(记者 郭营战)2020年11月19日,记者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焦村镇获悉,该镇2018年至2019年深度贫困村项目,投入资金260万元建成的魏沟村、东沟村、安沟村和水沟村等4个贫困村蚕桑产业园,登记后形成村集体经济资产,村“两委”将大棚对外返租倒包,由汝州市富瑞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并承担管护职责,每年公司向村缴纳租金,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3万元至6万元收益,项目带动8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收益3万元左右,带动90名贫困人口务工,人均年增收3500元左右。
近年来,汝州市在前期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扶贫资产规范管理提升行动,打出扶贫资产管理组合拳,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带贫效益,助推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建立机制 理顺管理体系
研究出台《汝州市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细化扶贫资产的“六权”(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受益权、监督权、处置权)。建立汝州市政府负总责、汝州市扶贫办牵头统筹、乡镇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护的扶贫资产管理体系。
以点带面 精准资产登记
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伊始,组织相关人员到舞钢市开展学习交流,采取以点带面、全市推广的方法,开展资产登记工作。由汝州市扶贫办牵头,选定产业项目相对集中的王寨乡为试点乡镇,从最基础的管理范围、资产类型和明确性质,到责任分工、登记确权和管护运营,再到收益分配和“六权”确立,逐项商讨交流,事事探索研究;组织各行业部门、涉贫乡镇现场观摩王寨乡档案资料,听取经验交流,第一时间分享经验做法;采取自上而下方式,全部澄清2016至2020年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底子,分年度分乡镇分村建立经营类、公益类、到户类扶贫资产台账,保证项目个个详实、资金笔笔准确。目前,已完成扶贫资产登记40483.87万元,其中公益类扶贫资产18627.08万元,经营类扶贫资产21856.79万元,所得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849.82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3万元以上。
明晰产权 激发资产活力
按照资金走向实施所有权先登记后确权,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归村集体所有。对公益类扶贫资产,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管护;对经营类扶贫资产,优先吸纳懂经营的人管护,“谁经营、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同时,通过资产收益、政企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加深与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扶贫资产带贫效益。
建立预警机制 强化资产监管
汝州市扶贫办印发了《关于脱贫攻坚期内经营性扶贫资产承包(租赁)协议备案的通知》,要求所有脱贫攻坚期内经营性扶贫资产协议在规定期限内向汝州市扶贫办备案。由汝州市扶贫办对汝州市72个经营性资产建立收益台账,按照合同约定的收益到账时间,提前一个月督促资产所有者(承租方)落实收益分配。成立汝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督导组,将资产管理纳入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核查、巡察、审计、检查,对运行不畅、绩效不达标的及时整改。将扶贫资产的监管纳入汝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市纪委纪检监察范围,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扶贫资产使用精准、管理到位,切实长久稳定发挥效益。
编辑:桂晓航